近年來,注稅行業的經營收入已從2007年度的42.29億元增長至2010年度的80.45億元,年平均增長率達到了23.91%。從經營管理的規律上看,經營收入能否持續增長,與稅務師事務所各主營業務項目經營收入在主營業務總收入中各自所占比重有必然的聯系,反映到財務數據上就是經營收入結構。因此,經營收入結構是否合理,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經營收入的增長。
注稅行業經營收入的構成為主營業務收入和其他業務收入,根據注稅行業年度報表(表四)顯示,2010年度主營業務收入占經營收入比重為97.75%。因而分析主營業務結構即可反映注稅行業經營收入情況。報表中,主營業務收入被劃分為14類,為了便于研究,我們將這14類業務歸為三類:一是代理業務包含代理稅務登記、代理納稅申報、代理建帳記賬、代理申請減、免、退稅、代理申請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資格認定、代理制作涉稅文書和代理一機多卡業務;二是咨詢業務包含受聘稅務顧問咨詢、代理稅收籌劃和涉稅培訓業務;三是鑒證業務包含所得稅匯算清繳鑒證業務、彌補虧損鑒證業務、企業財產損失稅前扣除鑒證業務和其他涉稅鑒證業務。在分析中,我們分別匯總了這些業務收入各自占全國注稅行業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
由于各地區經濟發展狀況不同,各地稅務機關對注稅行業支持力度不同,我們僅希望通過此分析,探究在不同情況下注稅行業發展的路徑。
一、各地2010年度注稅行業主營業務收入情況
根據注稅行業年度報表,我們匯總了各地2010年度經營收入情況,并與2009年度經營收入進行了對比。
2010年度,全國注稅行業主營業務收入為78.64億元,較2009年度的62.89億元增加了25.04%。從各地經營收入上看,江蘇居全國首位,為102461.86萬元,北京居次席,為91848.12萬元,浙江第三,為90008.6萬元;廣東第四,為76298.1萬元。從各地2010年度主營業務收入的漲幅上看,增長最快的是江西,比2009年增長了104.48%;其次是天津,為98.37%;之后是海南、江蘇、西藏、重慶、陜西、山西、青海、黑龍江、安徽、內蒙古、甘肅、廈門、湖北、上海、吉林和河南。這些地區2010年度主營業務收入漲幅均超過了全國注稅行業經營收入漲幅。此外,北京和浙江作為行業發展規模較大的地區,在自身主營業務收入基數已經很高的情況下,漲幅也分別達到了20.06%和19%,說明其行業發展的勢頭良好。
二、2009年度至2010年度全國注稅行業主營業務收入結構
經過我們對2009年度到2010年度注稅行業年度報表(表四)的匯總,全國注稅行業2009年度至2010年度主營業務收入中三類業務所占的比重如下圖。

圖一:2009年度、2010年度注稅行業主營業務收入結構圖
從上圖可以看出,同2009年度相比,2010年度注稅行業經營收入結構基本一致,其中,代理業務份額稍有下降,咨詢業務基本持平,鑒證業務有所增加。從目前的主營業務收入結構上看,占份額最大的是有法定基礎的鑒證業務,所占比重幾乎為經營收入的一半;咨詢業務和代理業務的經營收入占比則大致相同。
三、幾個地區的經營收入結構情況
為了更好的分析各地的經營收入結構,我們從經營收入增長較快的地區選取了天津、吉林、河南、湖北和重慶進行匯總分析,以期總結行業發展中的一些寶貴經驗。
經過匯總和比較,我們將以上地區分為三類。每類地區行業發展的著力點各不相同,有的偏重于依靠政策支持開展鑒證業務,有的代理類業務份額巨大,也有的在保證鑒證業務的基礎上,逐步開發其他業務,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天津依托有力政策,發展鑒證業務
在去年的注稅行業經營收入與稅收分析中,我們曾提到北京和廣東的鑒證業務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政策支持。其中,北京市國家稅務局和北京市地方稅務局共同頒布實施了《北京市國家稅務局、北京市地方稅務局關于2008年度企業所得稅納稅人涉稅事項附送中介機構鑒證報告的通知》(京國稅發[2008]339號);廣東省國家稅務局頒布實施了《關于進一步加強我省稅務師事務所和注冊稅務師從事涉稅鑒證業務管理的通知》(粵國稅發[2008]151號)。這兩個地區通過加強行業管理,落實市場準入制度,清理和規范了當地涉稅鑒證業務市場,推動了鑒證業務的發展。
圖二:北京、廣東2010年度注稅行業主營業務收入結構圖
2010年初,天津地稅局決定將全部土地增值稅鑒證業務交給稅務師事務所辦理,并從清算業務培訓到整個鑒證審核過程給予全力支持。在強有力的政策支持下,天津2010年度注稅行業經營收入增長率躍居全國第一名,主營業務增長率躍居全國第二名。其2010年度土地增值稅清算戶數182家,比2009年度增加了167家;從經營收入比重上看,鑒證類業務比重較2009年度有明顯上升,代理業務和咨詢業務所占比重有所下降。
圖三:2009年度、2010年度天津注稅行業主營業務收入結構圖
從2009年度的北京和廣東,2010年度的天津來看,政府機構制定有效政策,能夠極大地促進注稅行業發展。另一方面,在政府機構制定政策后,稅務師事務所能否善加利用,合理、充分地配置各項資源,也是在發展中很重要的一方面。
(二)浙江依托市場經濟,發展代理業務
同樣作為行業發展大省,浙江的行業發展在政策上獲取的支持并不明顯。但浙江地區鼓勵市場開放、自由競爭,依托市場經濟發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圖四:2010年度浙江注稅行業主營業務收入結構圖
從上圖可以看出,浙江代理業務的份額非常大,幾乎是經營收入的一半,這與全國經營收入結構情況大有不同。據我們了解,這與浙江擁有眾多的民營中小企業有關,因為這些企業對代理業務的需求往往較大。這樣看來,在沒有強有力的政策支持情況下,即使法定業務份額不高,也能通過鼓勵稅務師事務所積極參與市場競爭,積極開發新的業務品種,來達到行業發展的目的。2009、2010年度,浙江地區提供代理服務254945戶次、289785戶次,占浙江納稅人戶數2186788、2456674的11.66%和11.8%,基本保持穩定增長。2009、2010年度全國注稅行業提供代理服務974770、1074731戶次,占全國納稅人總戶數23046683、26222458的4.23%和4.1%。我們在統計時,提供的代理服務以戶次為單位,而納稅人以戶為單位,因此上述比例已經被放大。但是從浙江和全國的比較來看,浙江提供代理服務戶次占當地納稅人戶數的比例遠高于全國,說明全國注稅行業中代理業務還有很大發展空間。
(三)以鑒證業務為基礎,積極加強咨詢業務
經過匯總我們發現,吉林、河南、湖北和重慶作為增幅超過全國平均水平的地區,雖然鑒證業務仍是這些地區的主要業務,但這些地區的咨詢業務所占份額同樣較高,超過了全國平均水平。
圖五:2010年度吉林、河南、湖北、重慶注稅行業主營業務收入結構比較圖
從上圖可以看出,這四個地區鑒證業務所占比例較全國平均水平略低,但咨詢業務的份額卻要高于全國平均水平近10個百分點。眾所周知,咨詢業務屬于智力密集型業務,其特點為技術含量較高,客戶維持時間較長,單個業務定價較高,成本較低,可以成為注稅行業發展的重要增長點。從這四個地區的經營收入結構上看,在保證法定業務不丟失的基礎上,適當發展其他業務,有利于行業經營收入的增長。
五、對采用適當的經營收入結構的建議
(一)充分利用相關政策,保證法定業務不丟失
鑒證業務作為注稅行業的法定業務,是經營收入最基礎的來源。有效利用各地的有關政策,緊緊把握鑒證業務不放松,是行業生存和發展的最根本要求。
(二)充分利用市場環境,積極拓展其他業務
注稅行業在政策支持力度不大的情況下要謀求發展,就要在一定程度上擺脫靠天吃飯的理念,通過創造一個良好的市場環境,給稅務師事務所以拓展業務、開發高端產品的生存與發展空間。有一個真實的例子是某外資企業基于經營結構的調整,需要在全國范圍內注銷多家分公司。該企業在一個行業發展較快的地區很快找到了一個稅務師事務所作為代理人,很快辦結了包含稅務注銷在內的所有手續。但是,在某發展較緩地區尋找代理人時,卻發生了問題。該企業連續詢問了20余家事務所,得到的答復居然是只做鑒證業務,不做代理稅務注銷業務。而最后談妥的一家事務所,不但在一年多的時間里沒有辦理完成稅務注銷手續,而且從業務能力和積極性上看均有很大問題。這個例子很是值得思考。有很多事務所,放著眼前的業務不做,放著蘊含無限商機的市場不去開拓,卻成天喊著要法定業務,這樣缺乏主動性的行為同當前的市場經濟體制是多么的格格不入。
注稅行業要發展,就要充分認識和利用市場的多元化。不同類型,不同規模的稅務師事務所要結合自身特點,充分調動市場資源,開拓優質服務、特色服務,唯有如此才能取得豐碩的成果。